日前,教育部发布《中小学膜处理饮水设备技术要求和配备规范》(简称“标准”),明确提出推荐中小学采用超滤膜处理饮水设备,只有在原水污染风险较大地区或学校医务室配备纯水装置时可用反渗透技术。该标准一出,对校园直饮水装备宜采用的技术及过滤净化程度的争论亦一锤定音,未来学校在采购和使用直饮水系统过程中将有据可依。
饮水不安全事件频出,把好校园饮水关刻不容缓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儿童在校时间普遍8小时以上,在校饮水量占据每日饮水量的70%~80%,因此校园饮水成为全民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环境问题屡见不鲜, 2014年环境保护部调度处理并上报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事件中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事件。据统计,我国尚有15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另据2012年3月由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数据显示,我国有11.4万所农村学校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部分地区学校的水源水质不达标、水处理能力不足或缺失,导致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把好校园饮水关刻不容缓。
出台行业标准,为校园饮水安全筑建防护墙
校园饮水安全问题如此突出,改善校园饮水环境、升级校园饮水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当下,能够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主流技术有超滤、反渗透。其中,超滤技术可以对水质进行粗过滤,能够去除泥沙等大颗粒杂质,但去除不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适用于水质较好的地区;反渗透技术几乎过滤掉水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出水几乎为纯水,属于过度过滤。纯水没有营养,呈酸性且溶解性强,易造成体内原有矿物元素流失,造成人体脱矿,不适合快速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作为日常饮水长期饮用;纳滤技术则规避了前二种技术的弊端,既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又保留人体所需矿物元素,保障饮水的安全健康性。
因此,此次教育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校园的膜处理饮水设备宜采用纳滤或超滤的过滤方式,只有在原水污染风险较大地区或学校医务室配备纯水装置时才用反渗透技术,为校园饮水设备的使用指明了方向。